第十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(第2/2页)
17K资产平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合拍小说网hepaidai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赵国平接过布条,左看看右看看,嘴里还念叨着:“就这么个东西想要找到当年的人,恐怕太难了。”
“这是当年那个资本家的工人穿过的工人服,上面这个标志是唯一的线索。”赵海鹰自然也知道不容易啊,别说是几十年前了,就是几年前的东西想找到也并非易事,上海这么多年变化这么大,他去哪儿才能找到布朗先生的恩人啊。
“资本家?”这倒是给了赵国平一些提示,“那时候上海的资本家倒是不少。你还真可以去问一个人,说不定他会知道。”
“谁啊?”
“你的老师,徐敬之。”
赵海鹰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老师徐敬之的家。他听父亲说,徐敬之的父亲早年就是在上海开纺织厂的资本家,家产很雄厚。赵海鹰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。刚刚出门,他就接到了马邑的电话,原来马邑从音像资料馆那边调到了一段纪录片视频,经过反复比对,画面中有工人就穿着这样的工人服,虽然手臂上的标志很模糊,但是经过技术处理,发现就是这个标志。
可惜的是,马邑仍然查不到这是当年的哪家工厂,不过总算是有了一点新的线索。赵海鹰把这段视频以及布条都带过去,交给徐敬之,希望能有一些眉目。
徐敬之认真地看着电脑里的视频,又看看铁盒里的布片,有些动容。他拿出一个盒子,放到茶几上,打开盒子,里面是一本相册和一本日记。相册里的照片是黑白的,上面是徐敬之的父亲和几个工人在棉纺织厂拍摄的。
赵海鹰接过照片,惊讶地瞪大了眼睛,工人袖子上的标志和布条上的一模一样。“教授,这是……”赵海鹰有些激动,话都说不清了。
“这是我的父亲……”徐敬之陷入了回忆,“我记得我父亲跟我讲过,当年那些成功获得去美国签证的人,就像中了彩票一样,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。加拿大、澳大利亚,也都是好国家。还有一些国家,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。上海,被认为是最糟糕的选择。可上海是自由港,不需要签证,所以是犹太人可行性极高的选择去向。”
徐敬之说的正是1943年,当时日本占领当局把无国籍难民强制迁入虹口隔离,犹太人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。饥荒与疾病肆虐,他们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。终于等到日本战败,欧洲亲人们惨遭屠杀的噩耗纷纷传来,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才真正意识到,上海在他们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赵海鹰没想到,这么多年,布朗先生一直寻找救他们全家的恩人,就是徐敬之教授的父亲。
徐敬之告诉赵海鹰,这个工人服,是当年他父亲给厂里的工人们发的,这个手臂上的标志,是他母亲带着女工们绣上去的。他没想到,世上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。
说话间,赵海鹰接到了布朗先生的电话,他父亲病危了,所以他要提前回国。赵海鹰放下电话,带着徐敬之教授往机场赶,他希望能够让老布朗先生不要带着遗憾离开。
当布朗先生抚摸着那张陈旧的黑白照片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曾经,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,上海是唯一的例外。
他放下手中的照片,很是感慨:“我父亲经常对我说,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‘反犹主义’,他们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,感觉到很舒服。两万多犹太难民抵达上海时,曾担心中国人也会戴有色眼镜,敌视、排挤他们,但是,自战火蔓延到上海,每日都有大批难民涌入,本来处境也十分困难的上海人,却平静地接受了我们这些白皮肤、黄头发的‘异乡客’。”
说着,布朗先生的眼眶红了。上海,对他来说是一个温暖又善良的城市。他代表自己的父亲深深地向徐敬之鞠了一躬,并且希望能够在上海成立一个纪念馆,把这段历史永远珍藏在世人心中。
登机之前,布朗先生和徐敬之一同举着照片和旧物合影。布朗先生带着这张合影回到了美国。
看着布朗先生乘坐的飞机腾空而起,陈梦蕾的眼眶红了。她想到了自己的父亲,曾经的自己浪费了太多陪伴父亲的时间,现在她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能待在父亲身边,陪伴着他。
送走布朗先生,陈梦蕾回到了医院。陈建华的身体正在慢慢恢复,不过身体的各项机能一时还有些迟钝,首先吃饭就成了问题。
医院病床上,陈建华右手努力想握住勺子,可是勺子却掉在了地上。
袁敏把勺子捡起来:“老陈,你的右手现在还没有恢复,不能拿东西也是正常的。你别再和自己较劲了,好吗?”
陈建华根本不听。医生之前专门交代过,让他慢慢来,不能急,可是他不信。他活了一辈子,从来没有靠过别人,他不想老了却成为一个废人,连吃饭都要靠别人。
看着陈建华的情绪越来越暴躁,周蕙苦口婆心地劝说:“陈建华,你现在是我的病人,我必须要告诉你真实的病情。你的右手无力,行动不便,是因为你的脑瘤压迫了神经导致的。虽然手术很成功,脑瘤切除了,但是部分受损神经是不可逆的,所以影响到了你的右手。恐怕在今后的生活中,你的右手都很难恢复。”
陈建华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,他不信,他的手明明有感觉,能感觉到冷热,能感觉到疼痛,在他的意识里,只要多练习,就能够恢复。
最重要的是,他是个工程师,他要画图,他要设计啊,如果右手不能用了,那他就彻底是一个废人了。他恳求周蕙帮帮他,让他的右手重新好起来。
看着陈建华,周蕙一时哑然。
袁敏已经泪流满面:“老陈,你不要为难周主任了,你面对现实吧。能保住你的命,周主任和我们都已经觉得谢天谢地了。”
“你懂什么?你懂什么?我的右手就是我的命,如果我不能再画图,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陈建华朝袁敏大喊。袁敏不说话,忍着眼泪走出病房。
自从陈建华手术之后,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,情绪也越来越激动,这些周蕙都能够理解,可是周蕙知道,再这样下去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:“你转回普通病房一个月来,袁敏和小蕾轮流来陪着你、照顾你,小蕾工作又忙,袁敏一边要照顾女儿,一边还要照顾你,你对她这么凶,合适吗?”
这下,陈建华不说话了。
周蕙劝道:“如果你心疼女儿,心疼袁敏,你就得配合我们,安安心心地养病,好好地康复,尽快出院。你一个大工程师,这点道理都不懂啊?”周蕙说的陈建华怎么可能不懂,他就是心烦,就是心里堵得慌。
周蕙把心里话全部给陈建华说了:“我们当医生的,每天都能看到生老病死,那种感受你可能很难体会。但是当你垂危的时候,你的家人是最痛苦、最脆弱的。当你活下来的时候,她们又是最幸福、最坚强的。你的右手对你来说可能比生命更重要,但是你的生命对于小蕾还有袁敏来说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听着周蕙的话,陈建华的眼眶红了,他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。
3
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快半年了,这半年里钱春生一直留在都江堰,他在忙着选址,用来建设康复中心。此外,留在上海的韩要强也没闲着,积极组织大家投入到康复中心的物资准备中。
临近新年,韩要强打算年前把物资运往都江堰。另外,康复中心大楼的设计图纸经过三个月的紧急修改,现在已经顺利通过了,这也就代表着他们援建都江堰的第一个大项目马上将会顺利开工。
赵海鹰提议,既然要送物资,倒不如大家一起去都江堰,和康复中心的人们一起过春节。毕竟这是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,不少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而不能团聚,也有不少人在地震中受伤而变成了残疾。赵海鹰希望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,告诉大家,好好地活着,坚强地活着,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大的安慰。
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,却无法遮盖外滩的美。外滩广场上,人流如织,霓虹闪亮,各色各样的灯光璀璨耀眼。
徐珊珊坐在咖啡厅里,看着窗外的外滩。在美国的两年,她想了很多,这次回上海,她就是希望能够对过去做个彻底的了断。
当钱青青接到徐珊珊的电话时,愣了好几秒。她只是听说徐珊珊去了美国了,还找了美国男朋友,怎么又突然回国了呢?带着好奇,钱青青如约来到外滩,见到了两年不见的徐珊珊。
眼前的徐珊珊根本看不出经历过那么多挫折,依旧保留着青涩,全身散发着青春的风采,和去美国前简直判若两人,钱青青简直不敢认。
徐珊珊冲着钱青青一笑。这次回来,她没有告诉赵海鹰。她听袁敏说,赵海鹰最近很忙。
“是啊,他越来越忙了,公司、医院,两头跑。”
说完钱青青就后悔了,这不是表明赵海鹰已经和陈梦蕾在一起了吗?她看了一眼徐珊珊,没想到徐珊珊表情自然,看不出任何波澜。
“青青,其实今天约你之前,我是想好了要跟你道歉的。”片刻后,徐珊珊开口道。看钱青青一脸的迷茫,她解释道:“之前,我因为抑郁症的影响,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,现在想想我自己都很难理解。我知道,其实你也爱过赵海鹰,可是却被我横插了一刀,我还利用了你的节目……”
钱青青摆摆手,这些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儿了,再说,现在她都结婚了,而且过得很幸福:“其实就算没有你的出现,我和赵海鹰也是不可能的。他的心里,从来就只把我当成妹妹。”
徐珊珊看着钱青青,现在居然能够坦然地面对赵海鹰对自己的情感,爱情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。
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珊珊姐,你也会有真正属于你的幸福。”钱青青真心地祝福道。
徐珊珊没说话,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相框,放到了钱青青面前。
相框里是一张修补好的毕业照片。这张毕业照,是陈梦蕾送给赵海鹰的,虽然照片里没有他,但是他很珍视这张照片。有一次和赵海鹰吵架,徐珊珊一气之下把照片撕了。那一次,赵海鹰很多天都住在办公室,不愿意回家。时隔这几年,她终于想明白了,这张照片里不只是有他的初恋,更有他的青春回忆,可惜当时的自己太无理取闹了。现在,她要把这张照片还给赵海鹰,她希望赵海鹰能够幸福。
钱青青看着曾经的富家小姐,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。她带着照片来到了都江堰。除夕夜,电视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。都江堰临时康复站里,所有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,钱青青却有些心不在焉,心事重重。
吃过晚饭,钱青青把赵海鹰单独叫了出来,她把相框交给了赵海鹰。赵海鹰接过相框,一脸惊讶。钱青青解释道:“这是珊珊姐交给我的,本来她让我转交给陈梦蕾。我懂她的意思,她是想告诉陈梦蕾,你一直很珍视这张照片,没有忘了过去的时光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没有交给她?”</p>